中国公益先锋-传播正能量,有我必先行! 发布时间:2019-07-19 10:48
【字体: 】
本报记者 王正玲 张 俊
上海市政府发布《上海市深化养老服务实施方案(2019-2022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制定26项具体任务,到2022年,上海将实现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方便可及,机构养老服务更加专业,家庭照料能力明显提升,与上海国际大都市生活品质相适应的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更加充分、均衡、优质。
养老设施建设倍增
六成床位为护理型
今后四年,上海养老设施主要指标数量将倍增。如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分中心)在街镇全覆盖的基础上数量实现翻番,不少于400家;社区老年助餐服务场所总量实现翻番,达到1600家。同时,养老设施在结构上更优化,到2022年,养老机构床位数在确保不低于全市户籍老年人口3%即17.5万张的基础上,护理型床位数将达总床位数的60%。
《实施方案》规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应达到每千人建筑面积40平方米的指标;新建居住区要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与住宅同步规划、建设、验收和交付使用,民政部门要参与评审验收;倡导利用存量资源增加养老服务设施供给,将在实施路径、优化操作流程和基准地价等方面制定相关政策;各区、街道对政府和事业单位的空置房,可允许免费提供给社会力量,为老年人开展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助餐助行等服务;鼓励国有企业整合闲置资源,兴办养老服务设施等。
超大型城市寸土寸金,老年人高度集聚,期盼在熟悉的环境里安享晚年。社区嵌入式成为申城养老模式的首选。今年下半年,上海将出台“社区嵌入式养老工作指引”,编织“1+2+3”的养老服务网:“1”是街镇范围的“一个服务圈”,即“15分钟养老服务圈”;“2”是实现“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家门口服务站点”两级服务供给;“3”是实现三大服务场景,即让老年人在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家门口服务站点或直接在自己家里接受到养老服务。
全面深化长护险试点
养老顾问居村全覆盖
未来几年,上海将侧重发展专业化、高品质的长期照护服务。
截至目前,该市累计受理长护险申请共计36.1万人次,累计完成评估31.7万,共接收服务对象30.1万人,其中接受社区居家护理服务的老人为20.5万人,接受养老机构服务的老人为9.6万人。
市民政局表示,长护险既能减轻老年人及其家庭在照护方面的经济负担,又能直接引导推动专业照护市场的发展。今后,上海将全面深化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积极探索长护险基金筹集的合法路径,探索商业保险公司参与长护险经办服务,为老人提供个性化长期照护服务。
老年认知障碍群体的照护服务,越来越成为家庭和社会的痛点。今年,上海构建了分层分类的老年认知障碍干预和照护体系,启动首批20个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试点,营造关爱认知障碍老年人的社会环境。上海已连续两年将改建1000张认知症老人照护床位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到2022年,标准化认知障碍照护床位数将达到8000张。
去年5月上海推出首批社区养老顾问至今,共发展254个顾问点,实现了街镇全覆盖。到2022年,养老顾问将实现居村全覆盖,为老年人提供政策咨询、资源链接、个性化养老方案定制等服务。
着力放开服务准入
释放更多市场空间
做好超大城市养老服务,“着力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是上海近年来一贯的努力方向。按照“放管服”要求,上海相继出台一系列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的政策文件。2017年,上海出台推动养老服务机构公建民营的意见,在确保公办机构兜底保障功能的同时,明确新增的公办养老服务设施原则上均采用委托社会力量运营方式,目前全市已形成一批市场品牌。今年,上海又出台了促进和规范利用存量资源改造为养老服务设施的操作指引,进一步释放市场空间。
《实施方案》明确了几项重点任务:加快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支持各类主体进入养老服务市场;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产业;拓宽养老服务投融资渠道;推动长三角养老服务区域合作等。这些举措回应了长期以来广受市场主体关注的问题,瞄准了当下市场的“堵点”,小到养老服务企业的“一照多址”登记,大到支持符合条件的养老服务企业首发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