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益先锋-传播正能量,有我必先行! 发布时间:2019-07-24 14:16
幸福老人村打破了过去老人集中进驻敬老院的养老方式,更有利于老人的情感和心理满足。不仅盘活了闲置农村宅基地,而且吸纳当地中老年妇女参与照护,增加了新的就业岗位,带动更多村民增收。
自几年前蒋秋艳开始在叶榭镇经营长者照护之家———幸福老人村后,“三农”记者贾佳就一直跟踪报道。她俩从最开始的采访者和被采访者的关系,渐渐变成了一对探索农民养老问题的“好搭档”。
这些年,同为第五届上海市松江区政协委员的两人一直在探索如何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以土地政策带动养老产业发展的养老新模式。
幸福老人村深植本地,打破了过去老人集中进驻敬老院的养老方式。由于建立在原有的乡村熟人社会之上,更有利于老人的情感和心理满足。不仅盘活了闲置农村宅基地,为受益家庭带来经济增收,而且吸纳当地中老年妇女参与照护,增加了新的就业岗位,带动更多村民增收。
但是,这种立足于老年农民需求的养老模式也面临着诸多发展瓶颈。蒋秋艳告诉记者:“我们的运营自负盈亏,虽然有一笔一次性建设费补贴和三年运营补贴,但仍然存在较大运营压力。特别是在机构床位数量和规模受限的情况下,很难持续发展。”
而贾佳则告诉记者,她在多次采访中了解到,像幸福老人村这样的机构,大多数是由农村宅基地房改造而成的,在消防、餐饮许可证审批时常会遇到问题。“这些问题在农村旅游、民宿等项目发展过程中都有可能遇到。”贾佳说,如果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不仅会使养老项目有出路,农村许多项目都有可能会找到新的发展路径。
贾佳的媒体视角、蒋秋艳的经营经验,让俩人“一拍即合”,合力撰写了《关于鼓励创新探索老年农民养老模式的建议》。在提案中,她们建议相关部门尽快研究农村宅基地房改造为老年农民养老机构的政策,以土地政策为抓手,探索农村宅基地的利用问题。建议优先以农村老人为关注对象,鼓励在原拆原建的基础上改造适老性养老设施,提高宅基地利用率,提高养老机构的安全、舒适程度和服务水平。
此外,她们的建议还包括打破针对同类长者照护机构所规定的以“50张床位”为上限的规模限定;在适当情况下,按照一事一例、特事特办的原则激励创新,避免照搬现有的城市和社区养老规范。
养老问题事关群众获得感,既是委员关心的热点,也是政府部门努力的方向。事实上,松江区民政局近年来也一直在积极协调解决办法。2016年,幸福老人村改造消防自动喷水系统,但因为房屋属性为私宅,消防支队不予验收。经过松江区民政局与区消防支队的协商,最终达成一致:以松江区民政局、松江区消防支队、松江区水务局、松江区财政局组成联合工作组的名义进行验收,然后以会议纪要的形式予以确认通过。
在委员们的推动下,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下,在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区民政局于去年9月出台了《松江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和服务运营扶持办法》,明确提出探索推广“幸福老人村”模式,鼓励有条件的镇采用公建民营的方式在农村地区探索推广“幸福老人村”模式,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原生态、互助式、不离家的养老服务。根据投资额度,由区财政予以差额50%的补贴,最高补贴额度不超过300万元。
尽管问题尚未完全解决,但是贾佳和蒋秋艳在提案办理过程中感受到,松江区“乡村振兴战略”的养老蓝图正在逐渐形成,她们觉得“幸福老人村”只是一个缩影,折射出城市近郊发展中不可避免会出现的一些问题。“如果能让更多的人看到问题所在,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并带来一些好的进展,我们的提案就是有意义的。”贾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