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人物 > 榜样人物 >

残疾夫妻的爱心之路,从两人到一支服务队

  在乐安县公溪镇721社区,残疾夫妇刘柱和阮建华自办残疾人康复中心,义务为当地残疾人进行心理辅导、文化教育和康复救助,引导和帮助残疾人健康成长,自信地融入社会,在当地传为佳话。刘柱是公溪镇721矿的下岗工人,1998年遭遇车祸,造成右半身行动不便,并留下了脑瘫的后遗症。刘柱夫妇并不富裕,至今还住在矿里上世纪70年代建造的职工宿舍里,康复中心的开销全靠他的下岗补助和夫妇俩早年的积蓄,因此很多人对他们的举动不理解。“不是残疾人,不了解残疾人的苦,愿他们在我们的帮助下尽快康复健康成长……”刘柱夫妇道出了心声。从2011年创办残疾人康复中心至今,7年来,刘柱夫妇共收养残疾人员近70人,康复30人,他们中有的走进大学深造学习,有的成为了个体小贩,还有的已结婚成家为人父母,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
 
 
        从“脑瘫男孩”到“职校优生”
 
       2018年5月,在抚州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维修分院实践基地操作技能大赛现场,该校汽修专业2017级某班的易勇(化名)正熟练地拆卸汽车发动机,师生们对他投来赞赏的目光。让人难以相信的是,眼前这位沉着冷静的“机器拆手”,几年前还是一位行走都还困难的脑瘫男生。2012年7月,患有脑瘫的易勇,经人介绍来到刘柱夫妇的残疾人康复中心寻求帮助。此时的易勇,虽已年满12岁,却因患脑瘫而致头脑歪斜、手脚瘫软,无法站立行走。面对这样一位特殊患者,刘柱夫妇同康复中心的工作人员一起为其制定了半天康复训练,半天心理辅导的康复计划。阮建华曾患小儿麻痹症,至今只能拄着拐杖走路,对易勇不能站立行走的痛苦感同身受。为了让易勇能尽快站立起来,阮建华每天要给易勇双脚按摩一小时,再固定上夹板让他搀扶在自己身上“邯郸学步”。一天下来,阮建华要拄着拐杖“领跑”几个小时,本就腿脚不便的她每次都弄得双腿麻木甚至胀痛,有时稍有不慎,还会摔上一跤,疼痛难忍。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阮建华的精心护理,两年后,易勇终于能够独自站立行走了。
 
      从“给你一拳”到“甜蜜拥抱”
 
       “池塘里水满了,雨也停了,田边的稀泥里到处是泥鳅……”随着欢快的音乐响起,康复中心的休息时间到了,武名(化名)照例从座位上站起,走向讲台,深情地投入阮建华的怀里,还不时左蹭蹭右擦擦。小武名用这种温馨的方式同“妈妈”阮建华道别呢。武名今年7岁,是一个自闭症患者,今年2月才来到康复中心。刚来的时候,武名从不与人交谈,还带有严重的暴力倾向,时不时会趁你不注意的时候,重重给你一拳或是猛推你一下,让人措手不及,防不胜防。据他奶奶说,武名小时候就有自闭症倾向,少与人交谈,父母离婚后,情况就更严重了。曾有一段时间,无论刮风下雨,每天晚上他都要到村前的古树下站立几小时,谁也无法劝回。
 
       在阮建华看来,关爱是走进自闭症患者内心深处的钥匙。每天,阮建华和工作人员轮流给他讲述或播放有关爱的故事,以此唤起他心灵的共鸣。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阿姨,救救我……”小武名终于打开了关闭已久的心门。阮建华眼含泪花,拥他入怀。小武名露出了久违的微笑,流下了开心的眼泪。从此,残疾人康复中心里经常传出小武名开心的话语,出现那感人的甜蜜拥抱。

 
       从“一对夫妇”到“爱心服务队”
       刘柱夫妇救助残疾人的事迹在社区广泛传播,也吸引了更多爱心人士加入。他们各有所长,有的懂手语,有的会编织,有的从事教育工作……这支爱心服务队以残助残,传递爱心,为社区残疾人提供服务。“能够救助残疾人我们感觉很快乐,无论有多辛苦,只要社区里的残疾人能够得到康复,就是我们最大的欣慰,只要我们还有这个能力,就会继续坚持下去。”面对以后的道路,刘柱夫妇一脸的自信和坚强。
来源:中国公益先锋-传播正能量,有我必先行!
推荐图文